回望2022:守正创新,骨科四十年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


回望2022,
我们医心不改,
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
交出一份份硬核成绩单,
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进阶之路。


Part 1
❀由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地级城市医院专科排行榜中,骨科跻身全国24强。


Part 2
❀2022年骨科门诊服务患者近12万人次,手术1.4万台,出院患者1.5万余人次。

Part 3
❀2022年骨科发展医疗新技术11项,各亚专业学科关键医疗技术达到新突破:
1.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治疗骨折 62例
2.椎间孔镜下腰椎后路融合术 150余例
3.OLIF融合术300余例
4.关节置换 1000余例
5.骨肿瘤 200余例
6.全镜下自体阔筋膜重建上关节囊(SCR)&反式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巨大不可以修复肩袖损伤 6例
7.腕管镜下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 118例
8.断指再植 101例
9.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扩张术35例
10.脊髓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术12例
11.中西医结合在骨科疾病术后加速康复的应用 600例

Part 4
❀创建“Ⅰ级创伤救治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提升综合救治水平。




Part 1
❀骨科现有医护人员311名医护人员,其中医师108人,护理203人。
❀团队鼓励职称晋升,医疗团队现有正高职称医师15名,副高职称医师31名,中级职称医师31名,初级职称医师31名。博士22名,硕士72名,研究生以上学历达86%。

Part 2
❀拥有博士后联合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
❀全年新招收硕士研究生6名,目前共在培硕士研究生16名。

Part 3
❀全年新招收住培医师5名,目前在培医师13名。

Part 4
❀2022年共派遣13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新送读博医师2名。




Part 1
❀2022年,骨科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派出300余人次赴上海、新疆、百色、防城港等地支援。

Part 2
❀骨科团队深入村屯、乡镇、社区等基层开展爱心义诊、健康宣教、健康扶贫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22年,骨科开展及参与各类义诊,百名博士下基层走进融安、三江等地,参加雷锋街市义诊活动获央视报道,义诊辐射人数达1000余人次。

Part 3
❀帮助重点扶持对象,2022年学科带头人李兵教授带队下乡调研发现融安农户韦某因经济困难,骨折术后10余年外架未得以拆除,谢湘涛副院长、胡居正主任接送其入医联体单位融安中医院,为其拆除腿部外固定架。

Part 4
❀技术下乡,2022年共派遣10名医师下乡到三江、融安、象州、武宣、金秀、合山、柳江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支援。

Part 5
❀清廉行医,锻造清正团队。2022年共计收获患者锦旗126面,感谢信14封,退红包11个,总价值12132元。




Part 1
❀2022年,骨科获自治区卫健委评为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Part 2
❀2022年,骨科实验室获柳州市科技局评为重点实验室

Part 3
❀学科带头人李兵教授领衔团队与世界名校香港大学、中国著名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柔性引进深科院等先进机构的教授指导科研发展。

Part 4
❀2022年,骨科共17项各级课题立项,其中学科负责人李兵教授主持的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骨科人工智能康复平台的建立和应用》获上级拨款经费达250万。十三五以来,骨科团队依托骨科区卫健委重点实验室、柳州市重点实验室以及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已累计立项各级课题86项,其中国自然5项,区自然4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项,横向课题2项,累计获上级拨款资助经费达1100余万元。此外,李兵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生物打印多级仿生骨修复体及微营养通道构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资助经费达260万元。

Part 5
❀2022年,骨科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中华牌论文1篇,SCI论文7篇,总SCI影响因子40余分,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已突破10分。

Part 6
❀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正谊明道守初心,
服务人群启新航。
面向未来,
骨科团队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