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科创伤中心开创性临床研究成果荣登权威期刊《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11月,我院创伤中心胡居正主任团队的创新临床研究成果《骨科机器人辅助双Endobutton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以学术论著形式登上代表我国骨科最高发展水平的期刊之一《中华骨科杂志》。


据了解,该技术是由我院创伤中心在国内最先开展,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创伤中心团队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理念,也标志着我院骨科手术向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又迈进一步。
2020年10月,我院“天玑”骨科机器人正式启用,并在多种骨科手术中得到应用。创伤中心团队在机器人辅助手术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和扩展应用,创新性开展“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据了解,该技术应用的钢板体积小,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术中切口小,有效降低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术后疤痕小,可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天玑”骨科机器人
32岁的时尚达人陈女士因不慎摔倒,导致肩锁关节脱位,诊断:肩锁关节III°脱位。入院时肩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但由于她工作的性质对肢体功能要求高,爱美的她对巨大的手术疤痕一直很抗拒。
我院创伤中心团队寻思,若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案,手术创伤大,切口疤痕大,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鉴于陈女士的担忧,胡居正主任带领团队进行讨论后,建议施行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
创伤外科副主任杨成志博士在操作机器人主控系统规划骨隧道路径(术前)
准备就绪后,创伤中心团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术前手术的预演,提前规划骨隧道路径,进行精确测量与定位,手术时再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一步步实施,手术精准度更高,更安全。
机器人光学跟踪系统识别机械臂及患者示踪器(术中)
术前(左)、术后(右)肩关节X线片比较,复位良好
陈女士手术后,右肩部皮肤上仅留下2条1.5cm的细小疤痕,术后2个月,她右侧肩关节上举、前屈、后伸、内旋等功能均已恢复正常。陈女士已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她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常规手术方式,术后疤痕大(左)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疤痕小(右)
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正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院创伤中心团队始终秉持“复杂手术简单化、常规手术微创化、疑难手术个性化”的创新发展理念,在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加持下,真正实现了精准医疗、快速康复的目标,守护患者健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