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版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生的希望是他们奔跑的动力——柳州市工人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有群连接死亡与生命的“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2-01-12 09:10 本文来源: 宣传科

生命本身的美好,超越一切高尚。然而,生命难以永恒。如果可以,为无法永恒的生命留下一个选择。

 

 

连接死亡与生命

12月16日,广西红十字会对广西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来自柳州市工人医院的覃鸿雁榜上有名。她是今年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中唯一一位来自柳州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也是该院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协调员。

 

今年是覃鸿雁从临床转型为一名专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6个年头。她欣慰地告诉记者,12月初市工人医院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及登记活动,当日,220人现场进行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普及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报名登记的理念和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这是文明发展的结果,更是宣传与教育的结果。器官获取组织是连接死亡与生命的桥梁,承载的是生命的嘱托与人道的使命。”

 

今年清明前夕,柳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启用。仪式结束后,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家属在纪念碑前寻找家人的名字。覃鸿雁留意到,一位母亲找到了孩子的名字,但因名字刻得太高,她触摸不到。工作人员赶紧递上凳子。站上凳子触摸着孩子的名字,这位母亲泪如泉涌。上前安慰这位母亲时,覃鸿雁的眼里也盛满了泪水。

她说:“器官捐献协调员就是在生与死之间摆渡别样人生,为有需要的人留念想,让生命的温度能触摸。”

 

 

她被患者的亲友围着骂

时光倒回10年前。

 

2011年7月获得国家首批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医院资质后,柳州市工人医院成立了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4年后,覃鸿雁应聘成为该院器官获取组织的专职协调员。至此,该器官获取组织配齐了专职协调员、器官维护医生、脑死亡判定组、器官获取医生等团队成员10余人。

 

第一次介入谈话,由于家属对器官捐献知识的不了解,犹豫许久同意捐献时,患者的器官已衰竭,无法达到捐献标准。覃鸿雁入职后协调的第一个捐献案例没有成功。

 

 

两个月后,她遇到了一个颅脑损伤的男孩。在与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告知权利与选择后,覃鸿雁给这位潜在捐献者家属留足了思考的空间。鉴于此前对人体器官捐献有所了解,悲痛之余,男孩的母亲同意捐出孩子的器官,并希望男孩的心脏能在另一个孩子的体内复跳“重生”。

 

捐赠登记

 

覃鸿雁与器官获取团队圆了这位母亲的心愿。

 

来年3月,器官获取团队在福山人文纪念园举办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仪式。男孩的母亲参加了仪式。看到男孩的名字与其他捐献者的名字在一起,她释怀了。这位母亲说,此前她一直无法走出失去孩子的阴影,现在看到孩子有那么多人陪伴,她放心了:“谢谢你们帮了我们。”

 

覃鸿雁与团队收到很多来自捐献者家属的感谢。但在协调的过程中,她也遭遇过不少误解与谩骂。她却说,这是必经之路,是对协调员的考验。

 

2016年,得知市内一家医院有名潜在器官捐献者,覃鸿雁马上赶往医院。听完覃鸿雁的来意,患者的父母异常激动。在医院的院子里,20多名亲友和患者的父母一起斥责覃鸿雁,骂她残忍。

 

覃鸿雁(左1)与ICU医生们讨论

 

覃鸿雁说,她的工作是协助家属完成器官捐献:“我曾被一名患者家属骂得很凶。当我解释完器官捐献政策,并告诉患者家属,我是代表许多像你们一样遭遇要与家人生离死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庭来向外界求救。后来,家属向我道歉了。近几年,了解并支持器官捐献的人在增加,误解我们的人在减少。我们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尊重家属意愿的同时,竭尽所能给予他们安慰与帮助。”

 

“被需要是我的幸福”

莫松是柳州市工人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任医师,同时是该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的主力。从医15年的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的捐献者生命体征维护医生。

 

合作多年,每次在休息时间看到覃鸿雁的来电,莫松总能猜到她的来电原因:“可能又有新的捐献案例了。”

 

莫松在团队中的主要工作是转运、维护捐献者,同时参与捐献者的脑死亡判定。他的工作始于迅速地与协调员集结,然后赶往潜在捐献者就诊的医院。将捐献者接上救护车后,维护医生的考验开始了。

 

莫松(左3)在转运患者

 

不少颅脑损伤的捐献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血氧低、心率慢等问题,莫松必须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以让捐献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他深知维护医生责任之重:没有维护好捐献者,渴盼得到帮助的重症患者就会失去重生的希望。

 

莫松回忆称,2016年7月,一名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从外院转到市工人医院。治疗过程中经查体及脑电图检查,患者已“脑死亡”。得知病情,家属表示患者生前有进行人体器官捐献的意愿,家属尊重患者的选择。

 

由于患者出现呼吸停止、心脏停跳、血液不能流动、全身缺氧、肝细胞坏死和肾脏不能排除毒素等症状,为了帮助患者完成捐献的意愿,凌晨2时许,该院重症医学科的ECMO团队迅速集结。莫松参与了本次抢救。

 

因为患者的生命完全依赖ECMO等机器支持,稍有懈怠,复苏的器官将再次坏死。所以,莫松和团队成员默默地守着患者。上午8时许,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11时许,患者器官捐献成功。冷链箱携带捐献者的肝脏和肾脏奔赴受体所在的医院,两个家庭的命运从此被改变。

 

莫松自豪地说:“这是我院首个ECMO生命支持病例,也是全区重症医学科首例ECMO支持器官移植成功案例。这是一个里程碑。身为器官捐献维护医生,被患者和团队需要,这是我的幸福。”

 

获取器官后,他为捐献孩童穿上校服

柳州市工人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何绍锋现于广西医科大学攻读博士。主攻肾移植的他,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毅然选择加入器官获取组织,并成为团队中的器官获取医生。

 

读博士期间,何绍锋遇到一个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11岁男孩。住院1个多月后,男孩等到了匹配的心脏捐献,并顺利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虽然身上插着管子,男孩却开心地摇着扇子,享受着劫后的重生。这个画面一直影响并鼓舞着何绍锋。大部分医生与死亡战斗,但移植领域的医生却在死亡中点燃生命的希望,这是他坚持从事器官捐献工作的根本动力。

 

何绍锋(右)在评估患者

 

何绍锋说:“每一位捐献者的善举都值得敬重。在进行器官获取手术前,我们会为捐献者献上鲜花,并默哀鞠躬。”

 

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何绍锋尤其心疼儿童捐献者。为孩子完成器官获取手术后,他会整理孩子的遗体、遗容,亲手为他们穿上干净的衣服,有时是校服。

 

在技术上,器官获取手术与平时做的手术没太大差别,但对何绍锋的情感冲击极大。每每此时,他感觉既心痛又无能为力。他说:“每次进行器官获取手术,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总会被触碰到。器官捐献是生命的传递,无论过程多艰难、压力多大,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柳州患者捐献的器官会被送往天南地北的医院,然后植入受者的体内。受体所在的医院会反馈术后结果,有时还拍摄心脏复跳的心电图、尿液在尿袋里流出的画面或录下心脏复跳的声音发回柳州,由器官获取组织转给捐献者家属。每每收到远方的反馈,何绍锋和团队成员都格外欣慰。

 

生的希望是他们奔跑的动力

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的墙上,粘贴着一棵生命树。生命树树干强壮,枝繁叶茂。叶子上写着一百多位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与编号,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都被历史铭记。

 

覃鸿雁在树上写下第111例捐献者的名字

 

2011年获得国家首批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医院资质迄今,柳州市工人医院累计完成111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捐献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大器官323个,捐献角膜152个。2021年,该院完成器官捐献20例,捐献大器官62个,角膜9对。捐献者们为四百余名患者带去了新生。

 

覃鸿雁难忘那个风雨夜。

 

3年前的一个深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覃鸿雁和莫松等成员冒雨前往柳江区人民医院转运一位潜在捐献者。患者送抵医院前,参与本次捐献的其他成员已冒雨赶到医院。最终,该例捐献完成了。

 

风雨无阻,随叫随到,柳州市工人医院器官获取组织成员就是这样一群与时间赛跑、与生命同行的“摆渡人”。谈及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他们说:“生的希望给了我们奔跑的力量。”

 

覃鸿雁(左1)与器官捐献登记的市民留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生的希望是他们奔跑的动力——柳州市工人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有群连接死亡与生命的“摆渡人”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须知

交通路线

来访预约

医患交流
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